
「老師,我倒底是胖還是腫呀?」
常常有個案捏著自己軟軟綿綿的肚子或掰掰袖問我這個問題。嗯,我知道比較聽到「是水腫喔!」大家更想聽到「啊~你這個是脂肪,是胖啦!」但是~事實上,肥胖也確實是造成更多水腫現象的關鍵因素之一喔!
當我們發現有一些人的狀況是:下肢腫脹、皮膚變硬、有時還會反覆發炎感染,詢問後卻發現他並沒有癌症手術或感染的病史,進一步了解後,往往發現這些人有個共通點:體重偏高、BMI值*常超過35甚至40!
這很可能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肥胖誘發淋巴水腫(Obesity-Induced Lymphedema, OIL)」。它並不是單純的「胖到腫」,而是一個涉及脂肪、免疫與淋巴功能三方惡性循環的複雜病理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過度肥胖讓淋巴系統壓力爆表,導致整個排水系統當機!下水道被堵住、水排不出去,久了就淹水」。
針對這類個案我們會建議儘早尋求可提供個別化減壓計畫與運動設計的多專業合作團隊協助,同時學習合適的居家照護方式,以下為健康促進方針: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老師,我倒底是胖還是腫呀?」為了幫助大家盡可能釐清狀況,請看看以下這張比較表:
再次提醒!有些癌症朋友在術後可能因為飲食或藥物治療影響,讓BMI超過40(通常我們會建議不要超過35才可能相對安全),這時就可能「三種狀況同時存在」!此時腫脹的現象會比想像中更嚴重、反應更快、健康照護的介入也更需要更多面向整合。
好的,讓我們一一來分析。許多人一開始會以為只是「因為變胖所以胖到腳腫」,但隨著時間過去,OIL的症狀就可能會逐漸明顯,例如:
若發現BMI過高、出現「一邊的腳好像比較腫」、或者走路會磨擦到腫脹的大腿...此時或許可以考慮產生OIL的可能性。
是的,絕對可以。
但,我們還是要誠實的說:「體重減少並不保證淋巴功能可以完全回復」。目前研究指出:
所以在健康照護上的策略是:「減重+壓力衣物支持+生活調整」,三者缺一不可喔!
最後,來講講併發症吧!
很多人以為淋巴水腫「只是腫一點而已」,但其實淋巴水腫是一種系統性的慢性健康問題。而肥胖型淋巴水腫不只是「淋巴系統超載」的現象,更是脂肪、免疫、代謝、骨骼關節多重壓力交織的結果。
OIL常見的併發症整理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OIL不可輕忽的長期風險:
~工商時間~想了解更詳細分析與照護重點細節,請訂閱Cancell癌康網輕鬆擁有最懂您的AI健康照護專家、享用免費線上課 https://cancell.tw/course/4
無論是肥胖或淋巴水腫,都是身體對長期壓力與代謝失衡發出的訊號。這不是個人意志薄弱的結果,而是需要整合相關醫療、營養管理、運動計畫等支持性健康促進照護。
請相信自己、也相信你的健康照護團隊,透過循序漸進的介入與持續關注身體變化,將有機會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重新掌握自己的健康節奏!
⚠️ 註:台灣常用的標準(衛福部版本),不同國家可能有略微差異。
這很可能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肥胖誘發淋巴水腫(Obesity-Induced Lymphedema, OIL)」。它並不是單純的「胖到腫」,而是一個涉及脂肪、免疫與淋巴功能三方惡性循環的複雜病理現象。
多數人認為淋巴水腫只會發生在「癌症術後」或「淋巴結被切除」的人身上,因此對這類由肥胖引起淋巴機能失調的認識其實不多。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理解什麼是 OIL,而它跟脂肪型淋巴水腫(Lipoedema)與癌症術後淋巴水腫有何不同?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預防、照護與陪伴自己或個案走過這段身體調整與信念翻轉的歷程。
脂肪不只是儲存熱量的地方,它其實是「非常有情緒」的組織,受到壓力時會分泌許多發炎物質,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免疫與淋巴功能。
根據文獻(Sudduth & Greene, 2022),當一個人的BMI超過40時,淋巴系統就會受到壓力進而產生水腫;而當BMI超過60,更幾乎一定會有某種形式的淋巴水腫出現。
肥胖對淋巴系統的影響包括: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理解什麼是 OIL,而它跟脂肪型淋巴水腫(Lipoedema)與癌症術後淋巴水腫有何不同?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預防、照護與陪伴自己或個案走過這段身體調整與信念翻轉的歷程。
發生OIL是身體在警告你,它真的撐不住了!從肥胖對淋巴系統的傷害說起
脂肪不只是儲存熱量的地方,它其實是「非常有情緒」的組織,受到壓力時會分泌許多發炎物質,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免疫與淋巴功能。
根據文獻(Sudduth & Greene, 2022),當一個人的BMI超過40時,淋巴系統就會受到壓力進而產生水腫;而當BMI超過60,更幾乎一定會有某種形式的淋巴水腫出現。
肥胖對淋巴系統的影響包括:
- 內皮細胞增生能力下降 → 造成淋巴管的重建與修復能力變差
- 脂肪增生壓迫淋巴管與血管 → 慢性阻塞或破壞,淋巴管變得容易滲漏(leakiness),導致組織中液體累積
- 皮下壓力升高 → 收縮推送功能降低、淋巴收縮波動減弱,造成液體滯留
- 脂肪細胞分泌大量發炎因子(如TNF-α、IL-6)→ 抑制淋巴管收縮、影響巨噬細胞與免疫系統,形成惡性循環
- 代謝壓力使淋巴產量增加 → 淋巴管超載,導致機能失衡
簡單來說,就是「過度肥胖讓淋巴系統壓力爆表,導致整個排水系統當機!下水道被堵住、水排不出去,久了就淹水」。
這就是慢性水腫發生的開始。而長期積液還會導致組織硬化(纖維化),一旦變硬就更難逆轉。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看到 BMI 過高的個案下肢腫脹越來越嚴重,即使沒有外傷或手術病史,也容易反覆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皮膚逐漸變硬、壓痕難消的情況。
若本身曾接受癌症手術(特別是淋巴結清除、放射線治療、化療等),且BMI超過35甚至40,這樣的淋巴系統將處於「雙重壓力」狀態,這麽一來會有更高機率發生: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看到 BMI 過高的個案下肢腫脹越來越嚴重,即使沒有外傷或手術病史,也容易反覆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皮膚逐漸變硬、壓痕難消的情況。
不可不慎!癌後淋巴水腫加上OIL的複合型態讓感染風險更高!
若本身曾接受癌症手術(特別是淋巴結清除、放射線治療、化療等),且BMI超過35甚至40,這樣的淋巴系統將處於「雙重壓力」狀態,這麽一來會有更高機率發生:
- 頻繁蜂窩性組織炎
- 無明顯原因的惡化性腫脹
- 自體免疫風險升高(目前學界持續探討中)
針對這類個案我們會建議儘早尋求可提供個別化減壓計畫與運動設計的多專業合作團隊協助,同時學習合適的居家照護方式,以下為健康促進方針:
- 個人化減壓計畫(淋巴系統與肌肉骨骼系統雙重定位)
- 監測血糖與預防/控制慢性病
- 學習居家皮膚照護技巧
- 定期回診主治醫院追蹤感染與血液狀況
肥胖型 vs 脂肪型 vs 癌症術後:三種常見淋巴水腫的比較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老師,我倒底是胖還是腫呀?」為了幫助大家盡可能釐清狀況,請看看以下這張比較表:
特徵 | 肥胖型淋巴水腫(OIL) | 脂肪型淋巴水腫(Lipoedema) | 癌症術後淋巴水腫(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
主要起因 | BMI > 40,脂肪壓迫淋巴系統 | 遺傳性脂肪代謝異常 | 淋巴結切除、放療、手術破壞 |
常見部位 | 下肢、腹股溝、嚴重時上肢 | 下肢對稱性腫脹,不含腰部及足部 | 術側肢體,通常單側 |
是否對壓力敏感 | 可能會痛但不一定瘀青 | 極易瘀青、壓痛明顯 | 一般無壓痛 |
壓痕測試(Pitting Edema) | 初期無、後期出現 | 通常無 | 有(依嚴重度) |
是否會變硬 | 中晚期出現皮膚硬化與纖維化 | 少見變硬 | 有可能(依嚴重度) |
發炎及感染風險 | 高,容易蜂窩性組織炎 | 較低,除非併發其他型態水腫 | 高,尤其未妥善照護者 |
是否可逆 | 有機會改善,但最需要減重計畫介入 | 為基因表現,難以完全改善 | 若有正確整合性照護多可良好控制 |
再次提醒!有些癌症朋友在術後可能因為飲食或藥物治療影響,讓BMI超過40(通常我們會建議不要超過35才可能相對安全),這時就可能「三種狀況同時存在」!此時腫脹的現象會比想像中更嚴重、反應更快、健康照護的介入也更需要更多面向整合。
說了這麼多,到底OIL會有什麼症狀呢?
好的,讓我們一一來分析。許多人一開始會以為只是「因為變胖所以胖到腳腫」,但隨著時間過去,OIL的症狀就可能會逐漸明顯,例如:
- 腿部沉重、酸脹感
- 皮膚質地變硬、彈性變差
- 腳踝、小腿出現明顯壓痕
- 久坐或久站後腫脹加劇
- 蜂窩性組織炎反覆發作(甚至沒有傷口也會發作!)
- 穿鞋困難、活動力下降
若發現BMI過高、出現「一邊的腳好像比較腫」、或者走路會磨擦到腫脹的大腿...此時或許可以考慮產生OIL的可能性。
如何診斷OIL?有辦法治療嗎?
現行診斷方式
由於肥胖本身就會造成腫脹,診斷OIL其實蠻不容易的。但必要時可透過以下方法來釐清狀況:- 體態與病史評估
- 壓痕、皮膚硬度檢查
- 超音波掃描(測皮下纖維化與液體積聚)
- 淋巴閃爍造影(目前較多研究的檢測黃金標準)
健康照護與管理重點
比起其他單一性質的水腫,OIL的照護策略更需結合生活型態改變與預防感染或其他慢性病症的醫療介入,以下是主要參考方向:- 體重管理飲食營養諮詢、生活行為支持
- 體重降低可大幅減少淋巴系統壓力
- BMI <35 對改善明顯較佳
壓力衣物輔助
- 根據體型個人化壓力衣物或使用適當繃帶輔助控制肢體形狀
- 注意壓力需均勻,避免不當壓迫造成更多傷害
徒手淋巴促進技巧與軟組織減壓處理
- MLPT技術(Manual Lymphatic Pumping Technique)
- MLD技術(Manual Lymph Drainage)
- 組織纖維化軟化手法
- 可用超音波追蹤皮下硬度變化(SWE)
運動計畫
- 初期可嘗試水中運動、緩衝式阻力訓練
- 中後期慢慢增加心肺有氧、重量訓練增加肌肉健康度
- 全期計畫皆可加入筋膜訓練提升身體彈性
- 目標在於增加肌肉幫浦效應、減少靜態腫脹
感染預防與皮膚照護
- 每天檢查趾縫、皮膚皺摺並做好清潔
- 請傷造口個管師衛教自我傷口照護原則
- 必要時請醫師開立抗生素備用
那個...請問...體重減輕真的能改善OIL嗎?
是的,絕對可以。
但,我們還是要誠實的說:「體重減少並不保證淋巴功能可以完全回復」。目前研究指出:
- 減重可提升淋巴管收縮與回流率
- 纖維化與慢性發炎逆轉程度因人而異
- 體重降低後若無持續給予壓力治療,仍可能回腫
所以在健康照護上的策略是:「減重+壓力衣物支持+生活調整」,三者缺一不可喔!
OIL常見併發症:從腫脹開始的健康連鎖反應
最後,來講講併發症吧!
很多人以為淋巴水腫「只是腫一點而已」,但其實淋巴水腫是一種系統性的慢性健康問題。而肥胖型淋巴水腫不只是「淋巴系統超載」的現象,更是脂肪、免疫、代謝、骨骼關節多重壓力交織的結果。
OIL常見的併發症整理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OIL不可輕忽的長期風險:
- 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臨床觀察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
- 慢性皮膚變化與潰瘍長期腫脹導致皮膚下組織纖維化、變硬、產生皺褶與色素沉著
- 深層靜脈血栓與肺栓塞(DVT/PE)
- 代謝性疾病加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 心理社會影響(Psychosocial Impact)
無論是胖還是腫,都是身體的求救訊號
無論是肥胖或淋巴水腫,都是身體對長期壓力與代謝失衡發出的訊號。這不是個人意志薄弱的結果,而是需要整合相關醫療、營養管理、運動計畫等支持性健康促進照護。
請相信自己、也相信你的健康照護團隊,透過循序漸進的介入與持續關注身體變化,將有機會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重新掌握自己的健康節奏!
補充說明*BMI值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一種常用來評估「體重是否健康」的指標。怎麼算?BMI = 體重(公斤)÷ 身高²(公尺²)意義:<18.5 體重過輕 | 18.5–24 正常範圍 | 24–27 過重 | 27–30 輕度肥胖 | 30–35 中度肥胖 | >35 重度肥胖
⚠️ 註:台灣常用的標準(衛福部版本),不同國家可能有略微差異。
參考資料
- Sudduth, C. L., & Greene, A. K. (2022). Lymphedema and Obesity.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 12(6), a041176. https://doi.org/10.1101/cshperspect.a041176
- Jiang, X., Srinivasan, R. S., & Oliver, G. (2022). Effects of diet-induced obesity on lymphatic function.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10, 844165. https://doi.org/10.3389/fcell.2022.844165
- Lim, H. Y., & Rutkowski, J. M. (2020). Regulation of lymphatic function in obesity.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11, 820. https://doi.org/10.3389/fphys.2020.00820
- Boyages, J., et al. (2021). 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 of secondary lymphedema: from inflammation to fibrosis.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9, 740625. https://doi.org/10.3389/fbioe.2021.740625
- Cannon, R., et al. (2021). Morbid obesity and lymphedema: A growing problem.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Venous and Lymphatic Disorders, 9(1), 226–233. https://doi.org/10.1016/j.jvsv.2020.05.019
- Nguyen, T. T., et al. (2021). The effects of obesity on lymphedema symptoms and lymphatic pain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Biomedicines, 9(7), 818. https://doi.org/10.3390/biomedicines9070818
- Greene, A. K., & Slavin, S. A. (2020). Obesity-induced lymphedema: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46(1), 135e–141e. https://doi.org/10.1097/PRS.0000000000006896
- Tassenoy, A., et al. (2021). Lower extremity lymphatic function and BMI: A lymphoscintigraphy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45, 1288–1296. https://doi.org/10.1038/s41366-021-00802-5
- 資料整理:手護健康體系 執行長暨臨床總監 蔡孟婷淋巴水腫專科治療師/癌症運動專家 https://www.facebook.com/mengtingpt
- 更多淋巴水腫自我照護知識,歡迎購買閱讀 <<淋巴水腫消腫解痛聖經>> 一書!https://reurl.cc/YVKx6O
- 訂閱Cancell醫抗癌看深度本文,預約專科治療師線上諮詢 https://cancell.tw/course/4
相關閱讀
淋巴功能缺損為什麼會導致水腫或淋巴水腫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