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型的淋巴水腫的成因與臨床表徵都有其獨特性,多發生在下肢,雙側都有可能受到影響。不治療容易引起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但此類淋巴水腫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通常治療成效都相對良好。
為什麼會發生靜脈型淋巴水腫?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是多數靜脈系統疾病的後遺症,當靜脈內壁和/或位於較大靜脈內的瓣膜不能正常運作時,就會導致靜脈血聚集或淤積在靜脈管中。
在先前的文章深層靜脈栓塞(DVT)與血栓後症候群(PTS)中,我們提到:
薄壁靜脈內的血壓遠低於動脈內的壓力,而較大的靜脈管中瓣膜系統可防止下肢靜脈血的淤積,並有助於將靜脈血有效地輸送回心臟。
另外,肌肉和關節幫浦動作、橫膈膜呼吸以及心臟在舒張期的負壓抽吸作用,都是與靜脈中功能正常的瓣膜系統一起將靜脈血推回心臟的重要機制。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最常見的原因是腿部較深靜脈中的發生血栓問題。這種稱為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病症會導致靜脈中的流體動力學發生變化,使靜脈管中壓力增加和瓣膜系統受損。如果靜脈管壓力長時間增加,就會逐漸發展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誰可能發生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呢?
由DVT造成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又稱為血栓後症候群(PTS)。多達三分之一曾經發生過DVT的人會在診斷後約五年內出現這個問題。
其他可能原因有:
- 久站、久坐、久走的生活型態
- 長時間翹腳
- 靜脈曲張
- 水份攝取不足
- 長期使用靜脈導管
- 長期臥床
- 懷孕期間和產後
- 腹部或骨盆腔手術後組織沾黏
- 未正確治療的下肢淋巴水腫
- 中重度交感神經失養症
- 肥胖、運動不足
- 不健康硬化血管
臨床表徵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與其衍伸出的健康問題在沒有治療介入的情況下並不會消失,未經治療的狀況下反而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除了靜脈型淋巴水腫,也可能再次發生深層靜脈血栓,或產生靜脈潰瘍、皮膚潰爛等。
而靜脈功能不全與淋巴水腫互相影響成為一惡性循環,隨著病程的進展治療複雜性也會增加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若有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諮詢專科醫師或淋巴水腫物理治療師:
- 小腿和腳踝發生腫脹,尤其是長時間站立後(這通常是第一個跡象,由於靜脈血淤積引起)
- 雙腿感覺沉重、疲倦、酸脹、腫痛或動作不穩定
- 通常會有十分不舒服的疼痛感
- 短時間內產生新的靜脈曲張
- 腿上的皮膚看起來像皮革
- 腿或腳上的皮膚剝落或發癢
- 有潰瘍傷口,通常在腳踝周圍不會癒合
以上這些症狀是由稱為動態靜脈高壓的現象引起,這種病理性的壓力增加之後會對微血管產生影響,使更多的液體從血液中跑到組織中。此時淋巴系統有責任增加它的工作能力來帶走增加的組織液,這是所謂的淋巴安全機制。
如果淋巴系統發揮了最大能力,但仍無法處理額外的液體,腿部就會出現水腫(注意,此時還不是淋巴水腫喔!只是暫時性的動態水腫現象)
病程變化與治療方式
起初,剛出現的水腫現象可能會隨著肢體抬高和休息而消退(第一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如:規律接受徒手淋巴引流、肢體抬高、適量運動,淋巴系統持續感到壓力,最後可能會導致淋巴管受損,使其運輸量能減少,因此形成靜脈型淋巴水腫。
靜脈型淋巴水腫(第二期開始),這種因嚴重靜脈和淋巴管功能不全所造成的淋巴水腫類型,起初皮膚看起來會很光滑,好像氣球被撐開,按壓後呈凹陷狀。
此時都還是可以藉由淋巴水腫黃金治療標準:整合性消腫治療來達到良好的消腫與組織修復成效,但如果不進行治療,會逐漸進展到皮膚病變、組織纖維化、腿部潰瘍等嚴重病症(第三期)。
當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進入第三期,這個階段最典型的病症是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嚴重病變。由於靜脈與淋巴系統損傷,使得組織取得氧氣與養份減少,因此可能會產生潰瘍。此時除了淋巴水腫和腿部潰瘍外,還存在著脂肪性皮膚硬化症風險,常見症狀有:
當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進入第三期,這個階段最典型的病症是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嚴重病變。由於靜脈與淋巴系統損傷,使得組織取得氧氣與養份減少,因此可能會產生潰瘍。此時除了淋巴水腫和腿部潰瘍外,還存在著脂肪性皮膚硬化症風險,常見症狀有:
- 劇烈疼痛
- 皮膚硬化
- 局部增厚
- 組織發紅
- 色素沈澱增加
- 小的白色疤痕區域
- 更多、更嚴重的靜脈曲張
在這個階段,除了整合性消腫治療之外,還需要搭配其他治療,例如皮膚傷口護理、藥物服用等等,同時也要留意運動劑量與種類避免使已經不易癒合的傷口過度拉扯影響復原及提升感染風險。
別緊張!早期治療成效好!
根據我們手護物理治療健康中心的臨床經驗,靜脈型淋巴水腫若能早期發現,通常整合性消腫治療的成效都很好(與癌症術後淋巴水腫或先天性淋巴水腫個案相比)。
數次治療後不但可以迅速減緩腫脹疼痛問題,搭配合適的消腫運動更能讓治療成效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針對較嚴重的個案,或是生活工作型態需要久站久坐久走的朋友,選擇合適的醫療彈性襪可以讓身體感受與生活品質更好!